看點今年疫情原因,全國多地的寒假都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有一句俗話是“就怕學霸放寒暑假”,彎道超車的機會也只有在放假時,可以小步追趕一下時間。寒假這個時間把握好、提前做好規(guī)劃并且能很好的執(zhí)行下去,那么下學期就不至于那么的忙亂了。
本文轉(zhuǎn)載自公眾號:東西兒童教育 (ID: eastwest_west)
文丨逃媽 編丨May
(資料圖片)
本以為因為疫情原因,今年的寒假會比較“水”。畢竟很多家庭剛經(jīng)歷過一輪感染生病,心態(tài)肯定有所升華,有什么比一家人健健康康、開開心心更重要呢?學習、雞娃什么的,就隨緣好了。
誰知前幾天一刷朋友圈,看同學發(fā)出的期末家長會截圖,隔著屏幕都把我看緊張了。
老師的PPT上全是金句:
“每一次大假,都是拉開學生學習成績差異的分水嶺”
“要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放縱地度過假期,放縱的結(jié)果就是開學后的差距和難以超越的鴻溝”
“時間易逝,光陰難追,珍惜當下,少留遺憾”
當然,這是初一孩子的家長會了,老師適當渲染一下氣氛倒也正常。
雖然聽起來有點過分緊張,但總體方向是對的。
今年寒假特別長,且不說“分水嶺”、“差距”什么的,如果不好好規(guī)劃,看著娃每天懶懶散散,歪七扭八地刷手機玩游戲,家長肯定忍不住要催催催,吼吼吼,一個假期下來,學習習慣、親子關(guān)系肯定會下降幾個等級。
這時,一份良好的假期計劃特別重要。
今天和大家分享幾個做假期計劃的關(guān)鍵點,有些是美國老師的建議,有些是我和逃逃多年摸索出來的經(jīng)驗。
雖然計劃因娃而異,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孩子肯定有所不同,但這些通用的關(guān)鍵點,幾乎適用所有孩子,如果都做到了,肯定就能度過一個愉快充實有收獲的假期啦。
看看你有沒漏掉的。
寒假計劃, 一定是要和孩子
"達成共識"的計劃
相信很多家長,早在放假前,就已經(jīng)備足了書籍、練習冊,寓教于樂的桌游玩具,心里已經(jīng)有了盤算。
但是,記住,多么完美的計劃,如果孩子不配合,肯定白搭。
即便自己心里已經(jīng)有了全景有了細節(jié),也不要直接“安排”,而是和孩子一起商量,列出你想讓他做的,他自己想做的,通過溝通,相互說服、妥協(xié),最終定出你和孩子都認可,都OK的計劃,避免后面的“扯皮耍賴”。
計劃通常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時間表,每天什么時間干什么,類似這樣孩子按照時間順序一項接一項地完成。
另一種是清單表,只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務(wù),不列具體執(zhí)行的時間,孩子可以自己靈活安排,完成后在任務(wù)清單上打勾。
我自己的感覺是,年齡小、自覺性還比較欠缺的孩子,時間表比較好用;年齡稍大,任務(wù)難度也高的孩子,清單表更好用。
舉個例子,孩子每天做3道奧數(shù)題,正常情況下,半個小時可以完成;但偶爾也會遇到比較難的題目,半個小時搞不定,如果用時間表,思路走到一半時,就得停下來切換別的任務(wù)了,效率并不高。
另外,對本身就比較自覺的大孩子來說,用清單表形式,也能幫孩子找到“自己什么時候最適合做什么事”的規(guī)律,提高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管理能力。
當然,無論是哪種形式,都不要排的滿滿當當,適當留些冗余,計劃才可能被執(zhí)行得更長久。
不要把時間打得太散
上學期間我們很強調(diào)利用“碎片時間”,但到了時間充足的長假,咱們不妨把孩子的時間規(guī)劃得“粗”一些,大塊一些,最好是至少一兩個小時的整塊時間分配。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首先,讓孩子在做某些任務(wù)時,有可能聚精會神地進入心流狀態(tài),真正體會到這件事的樂趣。
陪娃練過鋼琴的家長肯定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頭5分鐘是最困難的,各種借口,頭疼肚子痛,凳子有釘子……但練了十多二十分鐘后,反而容易了,甚至會出現(xiàn)自己主動加時的可能性,那是因為孩子的心思已經(jīng)完全投進去了,覺得也沒那么難。
其他事也類似,要有足夠的長度,才可能沉浸進去。
其次,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大段、整塊時間還有個額外好處——孩子可能會主動發(fā)現(xiàn)和養(yǎng)成一些新的興趣愛好。
前陣子我國內(nèi)的妹妹一家?guī)缀跬瑫r陽了,小外甥好得快,大人都還蔫著的,他就精神抖擻地要上房揭瓦了。實在沒精力管他,就索性給他搞了個大樂高,每天上午上網(wǎng)課,下午做完作業(yè)后自個兒拼樂高。
有充足的時間,除了按照圖紙搭建,小外甥還有很多“新發(fā)現(xiàn)”,琢磨出好多門道,興奮地在我們家的大群里跟大家介紹,他的“布加迪奇龍”里用到了多少種不同的連接器,哪些有摩擦力,哪些沒有;哪些地方是小齒輪帶動大齒輪,哪些地方是大齒輪帶動小齒輪….
我覺得他完全可以無縫鏈接地開始學機器人了。
總之,把時間分配得“大塊”一點兒,哪怕在這段時間里,孩子會偶爾發(fā)發(fā)呆,有一點小浪費,但最終很有可能是“賺”的。
反觀把孩子的時間切成十幾分鐘、幾分鐘的做法,孩子跟個陀螺一樣忙碌,看似抓緊了時間,實質(zhì)浪費了寶貴的深度探索欲。
"假期的閱讀和平時不一樣"
小標題的這句話,是逃逃三年級老師的一句原話。
大家知道,美國特別重視閱讀。假期安排里,閱讀肯定是大頭。
逃逃讀小學時,學校里就有專門的閱讀課、圖書館時間,但主要都是偏“功能性”的閱讀,比如幫助孩子識字、提高閱讀能力的分級,和課堂學習話題切合的科普、人文類讀物等等。
而每次要放長假時,老師就建議家長:往家里搬一些長的、難的、經(jīng)典的系列書或大部頭。
它們就像孩子假期里的“連續(xù)劇”和“經(jīng)典電影”,可以一本一本地追,一本一本地品。
逃逃看過的很多章節(jié)系列書,比如給大家推薦過很多次的《神奇樹屋》、大人孩子都愛的《哈利波特》、《凡爾納科幻全集》等等基本上都是在寒暑假里追完的。
關(guān)鍵是,有了這些“連續(xù)劇”和“經(jīng)典電影”在先,就不怎么擔心他看IPad玩游戲了。
當然,這些都是適合年齡比較大,已經(jīng)能自主閱讀的孩子。低齡的、識字不多、閱讀興趣還沒培養(yǎng)起來的孩子怎么辦呢?
除了準備更多適齡有趣的好書,美國老師也很有辦法。
比如用這樣一份“冬季閱讀挑戰(zhàn)“表,提供很多奇奇怪怪,新鮮好玩的小點子,給閱讀這件事增添樂趣:
比如,
一邊聽音樂一邊讀書
裹著圍巾讀書
給朋友/家人打個電話,在電話里給對方讀書
穿著最舒服的睡衣來讀書
讀一本關(guān)于冬天的書
找出你最喜歡的游戲,讀一讀它的說明書
假裝你在暴風雪里讀書
每天換一個花樣,讓孩子對閱讀這件事保有期待和新鮮感,閱讀計劃就更容易長久地堅持下去。
安排一些和學習"無關(guān)"
有意義有收獲的活動
假期那么長,不能只學習,也需要安排一些和學習關(guān)系不大,輕松愉快的活動。
我建議對于這類活動,大家還是盡量安排得“認真用心”一些,不要認為反正不是學習,隨便就好了。
其實只要認真了用心了,孩子依然能有很多收獲。
給大家一些小點子:
在家云游世界
每周安排一個“國際夜”,每次指定一個國家,和孩子一起做那個國家最有名的菜,學幾句那個國家的語言,在地圖上找到它,然后一起讀一本關(guān)于這個國家的書,看看在那里的人們生活有什么不同。
這是逃逃有一年寒假做的路易斯安那州的“Cajun Shrimp”,味道很不錯。
特別認真,嚴格follow菜譜,連蔥的份量都是用量杯來量過的:
做些節(jié)日手工品
昨天biu媽給大家分享的,她家小biu為春節(jié)做的節(jié)日手工,我覺得也特別好。
孩子有事可干,家里也多了很多有節(jié)日氛圍的裝飾品。
更重要的是,“在重要的日子里,和家人一起動動手,用心參與了,投入了感情,節(jié)日的美好氛圍,就會一直存在于我們的記憶中。”
給家人朋友寫一些感謝卡片
讓孩子想想今年有哪些家人,親戚,或者爸爸媽媽的朋友/同事,同學/朋友,給過他幫助/送過他禮物的,寫一張感謝卡片。
其實也不一定是親戚朋友,不認識的也可以。
記得有一年我們讓逃逃想想有沒什么不認識的人我們應(yīng)該感謝一下。他想到了我們每次回家進小區(qū)后必經(jīng)的一個路口,那家的前院常年都收拾得非常整潔漂亮。
真的,我們還專門仔細研究過他家的樹,難道秋天就不掉葉子嗎?為啥地上從沒見到過敗落的枯葉?(其實也是掉葉子的,只是人家收拾得非常及時,我們幾乎看不到而已~)
逃逃說我們應(yīng)該感謝一下他們,讓我們每次回家的心情都特別好。后來他就寫了一張小卡片,悄悄地投到那家的郵箱里。
更多的活動點子,大家和孩子一起去頭腦風暴,自由發(fā)揮啦。
祝咱們平臺的小朋友們都有一個充實有收獲的寒假。
其實,還要頭疼怎么安排的時候,都是很美好的時光。
逃逃現(xiàn)在上9年級,已經(jīng)沒啥好安排的了,無論上學還是假期,學習任務(wù)都多得忙不過來。
前兩周的圣誕假期,我們小出了一趟門。剛到酒店,逃逃就打開電腦繼續(xù)做他的作業(yè),編他的程序~
有時挺心疼娃的。但想想,遲早孩子也得獨立,得做自己的第一責任人,不就是要努力,要自強嗎?
“時間易逝,光陰難追,珍惜當下,少留遺憾”,那位老師的金句,挺對的。
關(guān)注外灘教育
發(fā)現(xiàn)優(yōu)質(zh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