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期末備考期,又要開始一年一度的“熬夜修仙”大賽。大學生的睡眠狀況究竟如何?哪些因素影響了大學生的睡眠質量?你的睡眠還好嗎?
超四成大學生零點以后入睡 “熬夜修仙”成為大學生活必選項
正值期末備考期,又到了大學生們突擊復習、熬夜備考的時候。“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越睡越晚”已經成為眾多大學生的通病,網絡上甚至出現了“熬夜修仙”的流行語。大學生的睡眠狀況究竟如何?哪些因素影響了大學生的睡眠質量?“騰訊教育-麥可思2017大學生睡眠情況調查”旨在通過相關問題,了解大學生的實際睡眠情況。分析內容如下:
主要結論:
超四成大學生零點以后入睡
平均睡眠時長為7個小時 超兩成睡眠不足6小時
“玩電子設備”是熬夜主因
約七成大學生有失眠問題
近四成大學生睡眠質量差
睡不好的最大影響是“精神狀態(tài)不佳”和“學習效率降低”
邵思齊是四川一所高校2013級本科生,兩年前主動要求進入導師的課題組參與科研。在去年9月,他相繼收到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推免錄取通知書。
在他看來,科研之路并不輕松,甚至“有些艱苦”,熬夜更是家常便飯。“晚上12點,我把第五次預實驗的結果發(fā)給導師,他依然‘秒回’我。”邵思齊笑著說,“雖然他第六次‘粉碎’了我的‘玻璃心’。”
在考前,大多數的學生都會選擇考前突擊,“熬夜修仙”幾乎成為了大學生的家常便飯。據大學聲調查顯示,有一半的同學會選擇考前一兩天熬夜進行突擊。
另據騰訊教育-麥可思2017大學生睡眠情況調查數據顯示,七成大學生的入睡時間集中在23點到凌晨1點之間,41%的大學生入睡時間在零點以后。男生更愛熬夜,零點以后入睡比例(48%)高出女生14個百分點。
寒假,只是換個地方繼續(xù)熬夜 “玩電子設備”是熬夜主因
“前3天都是凌晨2點多睡的,最后一天我一直熬到早上6點。”2014級天津某高校的本科生陳倩倩在上一個寒假和同學參加了“2017全美數學建模大賽”,比賽一共4天,他們在賓館里“關”了4天,也熬了4天的夜。在隊伍中,陳倩倩負責翻譯,她需要把團隊的成果——兩萬字論文翻譯成英語。
她清晰記得,結束前一晚,22頁的論文她還有將近8頁的內容沒來得及翻譯。論文里的專業(yè)術語多,部分中文詞語很難找到準確的英語與之對應。有時為了一個詞,她需要翻看數本專業(yè)詞典來權衡判斷使用哪個更為準確。為了讓自己保持清醒,她“抱著一堆咖啡一堆茶猛喝”,最后站起來心悸頭暈惡心。
第二天早晨6點,陳倩倩終于完成了翻譯,還沒來得及回味這份成就感便匆匆忙忙出發(fā)去趕回家的火車了。10個多小時的車程后,她終于到家,多日的勞累讓她直言自己“感覺身體被掏空”。
“我其實很討厭熬夜,每天睡得都很早”, 陳倩倩每當回想起那次熬夜的經歷都心有余悸,“但是那幾天因為做不完不得不熬夜。”
近八成(77%)的大學生會在6點到8點之間起床,其中42%的大學生通常在7點到8點之間起床。據麥可思統(tǒng)計,大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長為7小時。從睡眠時長的分布來看,65%的大學生平均睡6到8小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21%的大學生睡眠不足6小時。
“其實這都和自律有關。”張克說,“很多時候都是‘作’出來的吧。”對他而言,凌晨1點前入睡已經算比較早,而有時并不是因為作業(yè)或趕圖,只是單純地拖延入睡時間。
張克同時補充道,“不過研究生的事情比本科時多出來不止一點半點,忙起來確實很忙,有時候同時幾個項目要交。”上個月,他幾乎每天凌晨三四點入睡,早晨七八點起床繼續(xù)工作。直到一場感冒,讓他不得不休息幾天,強迫自己放了幾天假。
除了備戰(zhàn)考試,這群大學生熬夜族也有自己的理由。例如處理社團事務,做兼職或實習,通宵上網打游戲、聊天、看電影,又或者是發(fā)呆,習慣并享受半夜的靜謐時光思考人生等。
其中,玩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設備(57.4%)是導致大學生熬夜的主要因素,男生因“玩電子設備”熬夜的比例(60.6%)高出女生6.3個百分點。緊隨其后的是“為考試做準備或趕功課”(41.4%)和“壓力大或有心事”(40.2%)。僅有3.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從不熬夜”。結合大學生入睡時間分布情況來看,“熬夜修仙”這件事,已成為大學生活的普遍現象。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校報記者一項針對廣州大學城十所高校的“大學生夜生活情況”網絡調查數據顯示,50.43%的受訪學生表示經常在零點以后才入睡,其中九成以上的人在“玩電腦、玩手機”,而每個月都會通宵一次或者以上的學生也在半數以上,比例為51.3%。
隨著寒假開始,春節(jié)將至,不少學生表示過年在家免不了各種同學聚會和Party,通宵達旦在所難免;還有一些資深游戲迷則表示,終于可以擺脫慢如蝸牛的校園網,在家里更加暢快地玩游戲。對于這些學生而言,寒假也許只是換個地方熬夜而已。
“我總擔心我哪天熬完夜躺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
“我總擔心我哪天熬完夜躺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體測長跑的時候也總擔心自己隨時猝死。”曾有著6年之長“熬夜癮”的顏之說,“新聞里那些熬夜猝死的都是熬夜四五年的,而我已經達到6個將近7個年頭了,所以非常害怕。”新學期開始后,她在宿舍熄燈后即準備入睡,睡不著就用下載好助眠軟件,努力讓自己保持在11點半之前進入休息狀態(tài)。她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在一天天好轉,早上起來心情也不再壓抑,可以用更好的狀態(tài)去迎接新的一天。
侯仰榮,廣東工業(yè)大學大二學生,也有著一些晚睡強迫癥的行為。“失眠是最痛苦的事情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最慘的是第二天就有課。”說到通宵所做的事情,離不開兩件:和舍友打游戲和社團活動。作為某社團團長的他,是社團活動的發(fā)起者和組織者,所以活動策劃他必須參與其中“沒辦法早睡啊,即使早睡也睡不著。”
中國高校傳媒聯(lián)盟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熬夜對您或您身邊的人產生的負面影響”問題中:
72%的受訪者表示“皮膚變差,有黑眼圈或長痘”,
45%的受訪者選擇“視力下降”。
52%的受訪者表示熬夜后,第二天感覺“疲乏”,
8%表示“非常難受”,
28%表示“正?;蚓耧枬M”
“夜間睡眠不足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例如精神狀態(tài)差就容易暴躁,容易和朋友因為一些小事控制不住情緒而吵起來,甚至是動手。此外,也容易導致日間過度嗜睡、認知功能受損、記憶力降低、學習成績下滑、工作效率降低等等。長期熬夜,還會影響身體的發(fā)育和健康,會造成機體免疫力降低。”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心理老師圖雅指出。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認為,現在大學生對健康概念的理解和生活中的自控能力與受教育的程度是不相吻合的。在他看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應該是良好生活習慣的踐行者,先進文化的引領者,但目前看來,大學生們扮演的角色與社會的期望值有較大的差距。
王宗平表示,根據統(tǒng)計資料我國目前居民健康素養(yǎng)的水平僅為9.48%,而大學生的健康素養(yǎng)水平可能會更低一些。大學生生活方式暴露出來的問題與電子產品、睡眠習慣及大學生的自控能力相關。他認為,除了現代生活中娛樂方式的增多牽扯了大學生的部分精力,學生們經歷的應試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習慣。王宗平提到,教育部在2008年頒布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規(guī)定,要確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時間,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生8個小時。但是從實際生活來看,大多數遠未達到。
對于大學生如何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心理老師圖雅老師給出了幾點建議:大學生可以在宿舍內共同商定入睡時間,保證每位成員的正常睡眠時間,維持良好的宿舍關系。對于容易失眠的人來說,應在有睡意時才上床,早早上床的結果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只會加重心理壓力。此外,睡眠時間要適量,過多過少都不是好事,且睡前忌飽食、飲濃茶、咖啡等等。
熬夜的你看這里,12招教你快速入眠
別再邊敷面膜邊熬夜啦,12個小妙招幫你快速入眠